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是强盛王朝的代表之一,正因为如此,唐代的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对后代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王朝要强盛,则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军队的强大,二是国库的富盈,这是王朝得以昌盛和繁荣的必要条件。对于军队的强盛来说,充足的士兵是必备条件,其次就是将领和物资,但是,王朝的统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常年的南征北战,其中士兵尤为重要,军队的士兵来自徭役制度。
一、唐朝时期的徭役制度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凡成年男子都会被拉去充公,家庭丧失了主要劳动力,每户要定期缴纳赋税,百姓的负担较重苦不堪言
关于徭役制度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那时,徭役制度刚刚实施,并没有细分,到了五代时期,这一徭役制度已经发展得十分详细了,徭役制度有很多种,可谓是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也正是这种制度,使当时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让他们苦不堪言。
这个制度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当朝统治者的残暴政策和官僚主义的腐败压榨,百姓们的生活几乎是暗无天日。所以,所谓徭役制度,也就是说,迫使老百姓为国家卖苦力,并且是没有回报的,做最辛苦和最累的活,如果你不服从命令,偷懒或者反抗的话,就得挨鞭子,吃不饱饭,如果生病了,也只能靠自己熬过去。
然而,这一制度是针对每户家庭的,即从每家每户征集成年男子,只要家庭中有成年男性就必须被拉去充公,这使得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常年在外,家里剩下的老人,妻儿的基本生活来源也就失去了保障。另一点是国库充盈,资金充足。
但是,历代国库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征收赋税,这些赋税当然来自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的老百姓每年必须按时上交一定的赋税给朝廷。
二、唐代徭役征收方式多样,对服役制度进行重新调整规范,地方官员无权调遣人员服役,如果服役天数达到四十天的,男方居住的这户人家可以免征一个人口的口税
唐代的徭役制度,除了一般的正役之外,还有其他的徭役,这一类人去服的徭役制度,与正式的徭役相比,所占的比重较小一些,不过,这种徭役的征收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不是按照过去每户都要去征收的方式,而是按照每户的人口数量为基准。
而服役后去充公的地方也在当地的州或者当地的限购内,不会被派送到很远的地方或边境地区。同时,朝廷在这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地方官员无权派遣这些服兵役的人,如果他们要调遣,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才能派往其他地方。
在唐代,正役大多数都是家中的男壮丁,没有明确的条例规定他们必须执行复杂役,可以使用两天的杂项服务来抵消一天的正役。此外,这个系统还有很人性化的一面,他们规定,男性在十六岁的时候就有了服从杂役的义务,这是个硬性规定,服役时间为十天。
当然,超过十天之外也是可以的,而且是有益的,如果服役天数达到四十天的,男方居住的这户人家可以免征一个人口的口税,即丁租。
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唐朝的徭役就体现了分化十分细致这一特征,并且在杂窑中,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徭役轻,时间短的特点,杂务的内容,所要从事的事务也不会特别繁重,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工程量,具有临时性。
由于杂役不固定,并且工程量小,所以但从划分的具体程度来看,这一制度确实减轻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活压力。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兵役制度,一个国家的强盛是要靠军队作为保障的。
在这方面,强盛的唐朝和历代一样,非常重视这一方面,早在唐朝前期,朝廷到处征兵,那时,他们并不是每年都去征兵,每隔三年,他们会从六品以下的官员之中和那些没有服徭役的人中进行选择,府兵从21岁就开始服从徭役。
在这一期间里,他们固定在一个地方服从徭役,而府兵所要做的事情通常就是去京城防守或偶尔去别的地方出兵打仗,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些士兵仍然没有离开他们所生长的地方。
因为他们还需要在当地种植农业,这也是兵农合一这一制度的切实体现,不仅去军队当兵,还兼顾农田和农业生产,只有在每年的冬天的时候,朝廷才会集中精力对这些士兵进行训练。
三、唐代军事发展对税收产生影响,实行募兵制,为鼓励壮年男子进行军队,自愿入军即可享受军饷补贴,也会相应减免其家庭的赋税负担
随着军事力量的不断扩张,唐玄宗时期,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相当庞大,当时的唐朝也从当时边境地区军事力量薄弱,而京都地区的军事力量雄厚,向相反的趋势发展。
正因如此,玄宗皇帝最后下令招募节度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召集那些可以自愿长期驻扎在镇,县这一地方的将领,并且还会分田地和房屋给他们居住,对官员来说,他们的家眷可以跟随着他们,也就是随军。再到后来,唐玄宗废除了这一府兵制度。
晚唐时期,在征兵这一方面实行募兵制度,更加人性化,中年和成年男子,身体强壮者,可以主动参军,并且会有一定的筛选,如果他们会使用某种兵器,将被优先录取。如果是自愿的,入从军后,朝廷还将发放一定的军饷,并允许随军家属到军队当中吃饱,穿暖,历史上对于募兵制度的描述如下:
“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回纥、吐蕃、南诏犯边。但在晚唐会昌二年唐军击破回鹘那颉啜部,全收七千帐。”
对于在战斗中牺牲的士兵,对于他们的家人,如果有兄弟想参军,便会优先录用,如果他们没有兄弟,阵亡的家属可以优先领取这位将士5年的衣服和食物,以确保他们的家属有衣服穿,有食物吃。
四、唐朝时期徭役的减免与农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矛盾,为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在徭役这一方面,除了减轻之外,也有免除这一做法,唐高祖在位时期,军队所经过的地方免他们三年的徭役,战胜后,其余地方将免去一年的徭役。这一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民心,可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制度减轻了老百姓们的徭役和赋税,百姓们的生活压力减轻了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当时各阶层之间的矛盾,稳定当时的社会局势。减少了老百姓的赋役后,也就减轻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没有重税,老百姓更愿意从事农业耕作,提高收成,增加粮食产量,自然生活水平也将提高。
老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社会将逐步繁荣起来,生产力也将大大提高,因此,实行免役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每次自然灾害来临,黄河地区都会大发洪水,一旦河水泛滥,就有不计其数的人饿死,老百姓们不得不逃往全国各地,他们不仅填不饱肚子,还必须承担沉重的劳动和税收负担。正是这种做法的实施,使灾民在灾后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流离失所的百姓大大减少,从事耕作的人增加。
近几年来,积攒下来的粮食等部分农作物,在减轻和免除徭役之后,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不仅如此,这种做法使生活在深水和热水中的老百姓们的负担大大减轻之后,他们种地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同时,可以促进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百姓们衣食无忧了,流离失所的居民和难民也会平息对生活的不满情绪,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社会的逐步繁荣,国家能够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也随之而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