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級八強之前,摩洛哥國家隊此前最佳世界盃成績是1986年打入16強。為阿拉伯與非洲在足球場上爭光,摩洛哥的驕人成績可謂得來不易。
香港01報道,提起摩洛哥足球,資深的球迷或許會記得1998年的一屆,當時的「阿特拉斯雄獅」已經踢得不錯,其中哈吉(Mustapha Hadji)更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可惜球隊未能從小組突圍。從該屆以後,摩洛哥連續4次無緣世界盃決賽,直至上屆。
摩洛哥約有3670萬人口,是個足球狂熱國家,但基於歷史因素,同樣地依靠成長於歐洲的海外球員。在今屆世盃的26人大軍名單中,不少摩洛哥球員皆為歐洲出生的移民後代。2014年,摩洛哥足協發起「天才回歸計劃」,移民三代和移民四代都在計劃之中。由於翌年發生的難民危機與「伊斯蘭國」(IS)的連串恐襲威脅,整個歐陸掀起反移民排外潮,大幅加劇非洲移民二代的身分認同困境。身分認同感和現實選擇的問題,讓越來越多海外球員決定回流代表摩洛哥征戰。
在今屆世盃入選的26名球員中,14人是在比利時、西班牙、荷蘭、意大利等地出生,就連主帥雷格拉吉也是在法國出生。雷格拉吉坦言,摩洛哥隊的球員來自歐洲各國,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足球文化,正好把當地的足球文代帶到隊中,集百家之大成。
摩洛哥的海外球員比例在本屆達53%,屬於相當高的水平。2018年,當時全隊23名球員中有17人出生在海外,比例高達73%,甚至曾出現正選11人無一土生土長球員的情況。相較之下,塞內加爾和突尼斯的非本土出生球員比例只有46%。
這個北非國家之所以有大量海外球員,原因是1960年代的歐洲移民潮。當時北非大部分法語地區的移民因各種原因投奔法國,許多人則大規模前往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低地國家,其中一部分人之後又輾轉去到西班牙,以至美洲地區。摩洛哥裔可謂遍布歐洲,其中最多的是法國,多達114萬;西班牙及意大利亦各有76.6萬及48.6萬摩洛哥裔。久而久之,這些歐洲足球列強便成了這個北非國家的「球星搖籃」。